兰州园林灌溉中的实践与经验分享
2025-07-25 来自: 甘肃天祥节水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54
兰州园林灌溉中的实践与经验分享
园林灌溉在实际操作中,需要结合不同的环境条件、植物种类以及资源状况,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,才能达到良好的灌溉效果,同时实现节水、节能和高 效的目标。以下是一些在天祥节水园林灌溉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分享。
根据植物特性调整灌溉策略
不同的园林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差异很大。耐旱性较强的植物,如仙人掌、龙舌兰等多肉植物,它们的根系发达,能够在干旱环境中储存水分,因此浇水频率可以相对较低,过度浇水反而可能导致根系腐烂。而喜水植物,像菖蒲、荷花等水生植物,则需要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甚至生长在水中。对于乔木,由于其根系扎根较深,单次浇水量可以较大,但浇水间隔时间可适当拉长;灌木和地被植物根系相对较浅,对水分较为敏感,宜采用少量多次的灌溉方式。在郑州航空港区,养护人员依据不同植物的独特习性和生长需求,对浇水时间和水量进行合理调整,耐旱植物浇水时间延后且水量控制,喜水植物优先浇灌并保证充足水量,确保每一株植物都能得到适宜的水分供应。
合理安排灌溉时间
灌溉时间的选择对灌溉效果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有着重要影响。夏季气温高,水分蒸发快,中午时分灌溉,水分在高温下迅速蒸发,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,还可能灼伤植物叶片。因此,夏季应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灌溉,此时气温较低,水分能够充分渗透到土壤中,被植物根系吸收。冬季则相反,在气温上升后进行灌溉,温室一般在10时后(晴天和雨天有区分),露地在中午较为适宜,避免在低温时段浇水导致土壤温度骤降,对植物根系造成冻害。此外,在风比较大的情况下,要避免灌溉,或者使用低仰角喷嘴,以减小水的漂移,提高灌溉的精 准度。在一些城市,园林养护人员采取“白+黑”的浇灌模式,错峰浇水,清晨与深夜成为抗旱的主战场,洒水车“昼伏夜出”,园林工人“披星戴月”,既保障了苗木安全度过高温,又提高了水分利用率。
采用多种灌溉方式相结合
单一的灌溉方式往往难以满足园林中复杂多样的植物和地形需求。将多种灌溉方式有机结合,可以取长补短,提高甘肃灌溉效果。在大面积的草坪区域,采用喷灌方式能够快速、均匀地覆盖整个区域;而对于花坛、花境中的花卉以及一些珍 稀植物,滴灌或微喷灌则更为合适,可精 准地为植物提供水分。在地形复杂、坡度较大的区域,滴灌和渗灌能够避免水分流失和土壤冲刷。例如,济南高新区在园林灌溉中,将地埋式自动喷灌、微喷带、高喷与水车侧喷、人工浇灌相结合,消除了灌溉死角,较之前节水60%以上。同时,还引入了可移动软体水罐、滴滴宝等可移动滴灌设备,针对不同地段和植物的特点进行精 准补水。
注重灌溉设备的维护与管理
良好的灌溉设备是实现高 效灌溉的基础,而定期的维护与管理则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。要经常检查灌溉管道是否有破裂、漏水现象,喷头是否堵塞、损坏,滴灌带是否有滴头堵塞等问题。及时修复破损管道,清理喷头和滴头,确保灌溉系统的畅通。在临泽县,城市园林绿化中心加强了绿化管网日常巡查与维护,及时发现并修复漏水点,累计修复破损管道20余处,有效减少了水资源的跑冒滴漏。同时,定期对灌溉设备进行保养,如检查水泵的运行状况、更换磨损的零部件等,延长设备使用寿命,降低运行成本。
利用雨水和中水等非常规水源
在园林灌溉中,积极利用雨水和中水等非常规水源,是节约用水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。可以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,将屋顶、地面的雨水收集起来,经过简单处理后用于园林灌溉。中水则是城市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一 定水质标准的再生水,可用于城市绿化灌溉。例如,济南高新区大力推广中水浇灌绿化,梅兰德中水厂、青岛啤酒厂等企业产生的中水都被用来浇灌苗木,全区中水浇灌绿地面积占总绿化养护面积的50%以上。通过利用这些非常规水源,不仅减少了对新鲜水资源的依赖,还降低了园林灌溉成本,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。
园林灌溉实践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,不断总结经验,优化灌溉方案,才能为园林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,打造出美丽、可持续的园林景观。
